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刘勇--精益求精的岐黄名家

日期:2024-11-26 来源: 浏览量:0

劉勇中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临床师,GCP药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幼承家学,全国名中医苏宝刚教授入室弟子,遵恩师教导,临证15余年未懈怠,先后师从多位中医名宿,尽得名师真传,广采百家,衷中参西, 在浩瀚的岐黄之路得以心悟。

0dfba89c2b04a769898660821d6a15a

曾任:江苏省泰州市第二民医院中医科医生;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医生。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创新药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刘骏博士)团队成员,主要从事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

医学起缘

外公曾说“读增广好说话读幼学知天下半本论语可治天下”,外公常给我讲理讲法、讲人,奶奶常说“心若无尘心自安三千烦恼一笑间”,给我讲自在给我讲恬然。外公时常让我背读古医书籍经典,吾自小与百草结缘,常看外公用什么药能治什么病,教我辨知各种草药并讲述其药性功效及主治作用。自己便用纸笔记录下来,哪个时候虽不懂什么辨证论治但也津津乐道。

我小学时期,对我最重要的两位亲人先后离开对我内心影响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些终极问题因为这样的机缘使对传统文化及中医中药学极其痴迷,并告诉自己今后一定要做一个能为他人治病的大夫。

中学时期,因机缘巧合认识了我的中医临床启蒙老师黄天贵医生。他是川蜀名医陈潮祖中医的大弟子,老师最善于用寻常之品,起重疾却顽疴,就诊者塞门壅户。老师颇爱史哲,尤喜书画奇石,老师五十年如一日,坚持运用简验便廉之法治病,从不滥开昂贵之品,总把疗效、安全放在首位,因而深受众多患者欢迎。吾师处方用药,既守成规,又很灵活,从不生搬硬套,更不随意用药,若遇疑似难辨之患,必待病证甄别清楚,而后治之。

老师的态度严谨,时刻感召后生。老师常说自己是“杂家”,因受地域环境所限,师常常人畜共治,内外诸病皆治。吾师常说“当今人会骗人,但家畜唯守纯真”治人常会被外证所迷惑,可治畜常能药到病除”。此话道出了老师这么多年来体制中的无奈。在这期间我开始建立了对中医的信心,也开始给人看病开方,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的乐趣。

学医之惑

1999年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满怀憧憬地开始了中医的学习。令人遗憾的是,课堂里学了几年,临近毕业,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理想却有较大的距离。后辗转到北京求学进修,认识了我的恩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苏宝刚教授,恩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刘渡舟教授的入室弟子、衣钵传人。苏教授从事中医急诊和重症的研究五十余年,一直工作在临床的第一线,对学生要求极严,却又情如父子,学生感念师恩,每觉温馨不已!有时因门诊患者较多,记录病例时字迹十分潦草,会被老师痛批一顿。苏老要求我们一定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在他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老师认为西医学好了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中医。在苏老的谆谆教诲之下开始了中西汇通之路。

2010年在上海参加了李可老中医的名医传承工作室,有机会与李老和众位师兄学习交流李老的学术思想及经验,在有毒中药的使用和大剂量用药上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处方有了力度。回到泰州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后,自己专心做中医门诊,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期间又研究了傅山、东垣、日本汉方医家学术思想及经验,衷中参西,临床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医德仁心

老师常说为了药材药效的品质疗效,每年都带领我们常深入大山,探寻灵山仙草,老师以病人至上,说到做到,因而受人尊敬。吾师己八旬有余每用亲手采集之药,如期治愈疾病,患者悦之,吾志愈坚,更是忙碌无休;欲得小憩,却为奢求。肢体虽然疲乏,精神却感愉悦。老师淡泊名利亲近自然,医林探秘,终生运用草木治病,如此而已矣。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自己几经劫难之后,志也者,心存恻隐,身随岐黄。富贵荣华,吾视为过眼烟云。吾乃凡夫俗子一个,有幸在岐黄之路修得正果,只有铭记老师教诲,脚踏实地行医,终生别无他念。学而思之,审而悟之,胆大心细,勤于临证;其效略长于常,或从死神手中救出一命、欲截肢患者保全其身体等,即视之为收获,皆笔墨记之,久之,觉可成稿存留者,涉诸科百疾,去其重复相似,择其独见效殊者,存而留之。

主要成果

参与编辑著作4部《中西医结合临床用药与研究》《中药炮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实用中药学》慢性乙肝中医治疗临床用药规律与作用机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权威期刊论文30余篇。

北京中调法治网(报道员 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