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韩小红:民营医疗专业体检第一人

日期:2022-04-0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中国人物传记网(雅婷)韩小红,原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肿瘤内科医师,2001年毕业于德国Heidelberg(海德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总裁。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慈铭大众医疗健康消费教育学校校长、卫生部《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办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留学生创业全国理事会理事。

  曾先后被评为“北京影响力·影响百姓生活的十大人物”、“中国海归十大创业新锐”和“三八红旗手”。她所领导的企业慈铭(原慈济)健康体检先后被朝阳区评为“和谐民营企业先进单位”、被北京市消协评为“大众健康消费教育先进单位”、被《北京晚报》评为“最受百姓信赖的健康品牌”。

  “我现在觉得自己从一个‘管家’变成真正的总裁了!”在慈铭(原慈济)健康体检连锁机构创办的第五个年头,韩小红这样来评价自己角色的变化。在采访时,韩小红的从容与淡定,也让记者看到了她如今驾驭这座医疗航母的自信与洒脱。

  5年间,“慈铭”从一家健康体检中心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机构,企业每年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韩小红不仅成就了一个慈铭神话,还引领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慈铭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韩小红,一个医学博士,从“管家”历练成真正管理意义上的总裁的奋斗历程。

  为“管家”而上任

  1997年,韩小红从北京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到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工作。1999年,她获得了去德国做3个月访问学者的机会,“出去以后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在读博,我就申请了,后来很幸运地获得了去海德堡大学攻读医学博士的机会”。3年后学成归国的韩小红,本可以选择回医院继续做一个肿瘤医生,后面的道路自然是一片光明,教授、硕导、博导,最终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回医院工作,走什么样的路我很清楚,我前面的一些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不想继续去重复,”韩小红说。

  “我当了10年的肿瘤医生,面对的大都是晚期的肿瘤病人,他们就是因为没有体检,没有及早发现,到最后就无法治疗了,其实那个时候潜意识里我就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医疗有一些缺陷。出国以后,我又看到,在国外体检是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概念,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未来一定会有市场的。”于是,“倔强”的韩小红不顾家人的反对,扔掉了令人羡慕的“金饭碗”,开始帮助丈夫经营门诊。“当时门诊亏损,要扭转局面,就要给门诊重新定位。”就这样,韩小红开始和丈夫一起创业。

  2002年3月28日,凭着自己的医学背景,没有一点管理经验的韩小红,开了第一家慈铭健康体检机构。“我上任的时候,好多人都很怀疑,‘这么年轻的姑娘能干出什么’,所以我必须做出来,做好了,不管我有什么‘背景’。”两三个月后,慈铭开始赢利了,韩小红的管理潜能也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在灾难中成长

  韩小红说,她进入体检这个行业有些偶然,而正是这一偶然的举动使她在民营医疗的夹缝中开辟出一个新的行业,成为中国专业体检第一人。“刚开始我做体检就想做一家,然后再兼顾体检和生物治疗,因为生物治疗是我的专业,体检是我的副业。但是没想到健康体检是可以复制扩张的,做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市场的需求,一个体检中心,仅仅3、5万人就饱和了,所以必须要发展,这样我就义无反顾地做下去,2003年开了第二家店,2004年第三家店。”都说创业充满了艰辛和泪水,韩小红的灾难也是一个接一个袭来。

  第二家店开业时,非典爆发,一夜间所有订单全撤了;第三家店开业第二天,一把大火把体检中心烧得面目全非。非典来了,韩小红日夜加班,从市场紧缺的一些医疗用品中,挣回员工的工资;大火烧了,她和员工一点点再把店重建起来。“现在看来,这些事情也不算什么灾难,过去的就过去了,起码这些事情是我能驾驭的,而有的事情是我无法控制的!”

  2004年,第四家慈铭体检开业了,经历过那些艰难的时刻,慈铭越做越大,韩小红刚尝到创业带来的喜悦,命运又跟她开了一个玩笑。父亲第一次到她的体检中心体检,查出了癌症晚期。“我是一个肿瘤大夫,自己还开了一个这样的机构,我非常清楚他的诊断意味着什么,而且我也知道他每一个阶段的表现是什么,那一年是我最难过的一年,眼看着父亲走向末路,却没有办法救他。”

  祸不单行,在父亲临终前三个月,韩小红又被诊断出胃癌,万幸的是她是早期。“我没跟家里人讲,瞒着他们自己做了手术,后来父亲还是知道了。最后三个月我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在301的一个病房里一起接受治疗。我想这可能是老天给我的一个机会,在这之前我一直在求学、工作,没有时间去照顾父亲,而这三个月我可以时时刻刻陪着他,不管我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是健康体检的最大受益者,而父亲却没在健康体检中受益,这事想起来我挺难过,但可以警示世人。现在父亲虽然走了,但是临终的那段时间我能这样陪着他度过,也很欣慰了。”采访中,只有谈及这些时,干练、坚强的韩小红才表现出一点软弱。

  “重生”后出击

  父亲的去世,对于韩小红无疑是刻骨铭心的,但这件事情更坚定了韩小红把这项事业做下去、做好的决心。“我现在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别有意义。”

  送走父亲,从病痛和伤痛中走出来的韩小红,立刻全身心地进入了工作状态,她要让更多的人受益。怎样能在短时期内扩大规模,服务于更多的人?韩小红提出了令人吃惊的想法——“管理模式输出”。

  所谓管理模式输出,简单点说就是慈铭帮别人建店。从选址到最后开业,慈铭出人力、物力,帮对方培训人才,构建经营体系、模式,最后撤出。慈铭会收取一定费用,但对方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

  这一想法提出后,立即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有人说她是自己为自己树立竞争对手。但韩小红还是这样做了,她有自己的想法。“以我们现在直投的模式发展,速度太慢,许多二线三线的城市是顾及不到的,这样做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服务。中国的市场太大,我们在这个行业是一枝独秀,但再优秀惠及的人群终归有限,更何况它的门槛很高,不是人人都能复制的。我帮他们建起来,他们真能成为我的对手,说实话,我也很欣慰。大家能共同把这个市场做起来,不仅会有更多的人受益,我的企业也会在扩大的市场中受益。”

  当然在“树立对手”的同时,韩小红也锻炼、考核了团队。“慈铭模式”经过这样的复制、锤炼,不断完善,在更广泛的地区落地生根,如今在许多城市都有慈铭输出的“血液”在流淌。

  “到现在,我们管理输出的9家店,经营服务都很好,个别的店还准备开分店。”韩小红言语中流露出些许的兴奋。

  不过,韩小红的发展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管理输出的成功,让她看到了慈济自身复制、扩张能力。今年开始,韩小红把主要精力用在自身的扩张,慈铭几乎以一个月一家店的速度在发展,管理输出的步子开始有所放缓。

  转变中挑战未来

  经过5年的发展,慈铭体检通过自己的运营实践,在业务拓展、效益创造、管理水平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模式,曾制定的8档慈铭体检套餐现在已经成了业界的黄金标准。不过韩小红却认为,由于疾病谱的前移,这套标准已经显得有点“落后”了。目前,慈铭结合5年来80多万人的健康体检数据分析结果,创造了168个体检模块,体检套餐扩展到38个,始终占据着行业领先地位。

  “现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已经有了一整套标准化的东西,我一间店一间店复制就可以了。如果不发展,我是可以袖手旁观的。但企业要不断地创新,所以现在我思考更多的是企业的未来。现在这个阶段,我已经可以把80%的精力从企业内部管理中拿出来,放在外部资源的整合上,从一个管家型总裁向一个真正的管理者转变。”

  附:北京电视台《财智人物》节目脚本

  韩小红——让我为你的健康做点事

  编导:黄巧斌

  解说词:这是一个活得真实、渴望精彩、主动挑战命运的女人。感受悲喜参半的恋恋红尘,从医学博士成长为女企业家,她的经历遭遇天灾人祸而后绝处逢生,聆听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纪录一个女人美丽的心声

  主持人:2004年末,北京影响力的大型颁奖晚会在保利剧院如期举行。在这个充满理性和感性的岁末,本期主人公的出现和被关注,,是因为她以女性独特的姿态,闯进了一个几乎被男性主宰的北京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中。一个从大连走向德国海德堡的女博士,一个将和老百姓的健康永远挂在一起的名字——韩小红。

  解说词:韩小红,出生在大连的一个医学世家。在五年的医学院学习之后,当过护士、医师。当时为能和在北京的男友相聚,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工作四年之后,开始报考北医,之后顺利北上。在北医读了三年的书,很顺利地进入了北京301医院。

  韩小红:因为我当医生的时候,那个时候年仅23岁,那么又很年轻,应该说是很阳光的,那么穿上一身的工作服,所有的病房患者不管我叫医生,他们管我叫护士,走到任何病房里明明我穿医生的服装,戴的是医生的帽子,但是患者从来都是跟我说,唉,护士做什么什么事情,所以我总是觉得我不够老成,这个让我很苦恼。

  解说:在一个排资论辈的环境里,韩小红选择了出国留学作为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这个时候,她已经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两件事:结婚生子。究其出国的根源,表面上是为换一个新的环境,而韩小红在出国之初,就坚定了学完博士即回国发展的决心。

  韩小红:海德堡确实是一个人间天堂,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是当时去的第一年并没有感觉到那个地方有多美。我只有酸楚,我觉得我整个生活都变了样了,全都变了。因为在这儿之前我没有跟外国人打过交道,我想我要尊重他们,信他们的文化,但回过头来想这恰恰错了,你应该表现你自己,你才活得更加舒服,你如果去刻意模仿别人的生活环境,别人生活的这种姿态你反倒活得越来越累,那么当时在那种状态下,我觉着我当时应该入乡随俗,那么一个是适应人家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另外我自己又要完全不同于中国的这种生活状态,我要去,我说了这些事情,就是因为我在国内确实是因为家庭条件很好,我过去,我开车上下班,所以我在那儿反倒变成了我要坐公车,然后我要每天起早贪黑地要去买菜,要做饭。这些事情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这种挑战给我带来的只是觉着特别的窝火,没有成就感。

  解说:一年之后,她开始意识到,要重现原来的自我个性,要张扬中国的文化。个性上的改变,开始感染了外国的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从她身上了解了很多中国人的事情,一个不同生活习惯的东方女性,也让他们感到非常好奇。慢慢地,朋友越来越多了,韩小红对国外的一切,也越来越适应。

  韩小红:那段经历应该说没有重大挫折,它只是对人的一种生活的一种煎熬,我甚至在那个时候想过,虽然海德堡城市很大了,其实足够你每天去,活动空间也很多,但是在那样一座城市里头,周边深远都是看喧嚣的人群和周边都是这种看似很快乐的这样的状态,可是这些事情跟你都没有关系,他们都离你很远,所以呢,我自己在想就像在一座监狱里,虽然那是一座很美的城市。那么在海德堡应该说是彻夜的这种玩、疯、闹,因为它是一个让你孤独,让你冷酷的一个地方,但是又让你,因为是身边没有亲人,你又可以肆无忌惮地去疯狂的一个地方,所以我觉着又可以每天,又可以几天几夜地读书,也可以几天几夜地去去疯玩的一个地方,所以我觉着在那个地方整个就是宣泄,可以放松自己,那么第一年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一个要适应不同的这种生活方式,第二年我开始适应的时候,我觉着也是日子排得满满的,几乎就是在整个繁忙这种学习,交友和这种娱乐中渡过的。

  解说词:韩小红非常留恋这段人生经历。回国以后也经常去回想。那是真正的自己打拼,身边人没有诉说的那么一段故事,那么一段经历吧。

  解说词:她的故事扎根美丽的大连,萌芽在人间仙境的海德堡。成功的背后沉痛的记忆,就是这片天空让她哭过笑过。

  张庆:回国后的韩小红,开始帮着丈夫打理自家开的慈济门诊,当她回国的时候,这家门诊部已经亏损了将近百万,丈夫并没有要求她作什么,但她觉得有义务把这个门诊部盘活。很自然地,他们在共同协商之后,投入一百多万,开始了慈济体检的创业历程。

  韩小红:因为最初的话,房子租下来了可以押一,付一这样的,其实仅仅就付了当月的房款,那么设备也是大部分都是赊来的。+那么我觉着当时我跟先生已经有了很好的房子,那么也有的自己的车,这些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生活已经足够了,我没有更多的奢求,那么剩下的就是想做一些事情,那么如果要是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做砸了,我想凭着我跟我先生到别处打工,一定会是一个高级的打工仔,一定会拿到高薪的打工,我们靠我们自己的薪水慢慢还,我认为我们是能够还得起了,那么最低的限度,最低的底线我们还有很好的房子,有车,那么这是我生活的起码的一个要求,基本的要求我是具备的,那么我是觉着,所以当时是没有心理压力的。即使再投入一二百万的资金进去我们没有压力,我总觉着这个一二百万失掉的,我将来靠我自己的能力我是会还上去的。

  解说:韩小红开始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尝试管理这个新生的慈济。她把员工职责分为四大块,分别负责装修、设备采购、人员招聘和管理。她自己则充当了设备采购人员。她开始研究各种医疗设备,进行性价比,用合理的价钱,买到最好的设备。开始学习谈判,争取长时间地把设备先放进来,还款时间则拖延一段时间。从未学过管理的韩小红,几乎是用天赋完成了一次商业操作。

  韩小红:做第一家体检中心的时候,那么我没有想到,因为我没有经营过,没有管理过,让我惊喜的是三个月之内我们全都持平了,那么紧接着我们就进入了盈利,虽然我发现这个市场是很好的,老百姓开始慢慢慢慢开始认知这个行业,那么很多人对我们的这个整个思路和想法也都是称赞不已,所以当时我就想,我想那一年的时候,到了下半年,到了我们开业后半年的时候,我们签了一笔大的订单一北京市律师学会。八千人的订单。

  解说:这笔订单盘活了慈济的资金周转,紧接着整个体检中心就被订单给挤满了。开始尝到甜头的韩小红,再次倾尽所有,筹建了第二家体检中心,但是意外发生了。3月28号开业的时候,所有的订单全都撤了。因为,可怕的SARS,来了。

  韩小红:我想后果有多严重,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当时惟一的想法就是怎么渡过,怎么办,那么我在算账,我要养这些员工还是把他们放回家,SARS过后再重新招聘,我算了一个最底线,那么当时我们国家也开始出现一些政策,最低的这个薪酬报酬是多少,我算了下来我觉得几十万的钱,这个工资,因为当时已经不涉及到别的费用了,只有工资了,我觉着我自己有压力,可是我觉着大不了我出我自己的积蓄我也要做,我也要把这些员工留下来,我基本上是在SARS期间是经过“五.一”嘛,我“五.一”没有休息过一天,我让老公和孩子回到沈阳,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所以当时十个员工跟着我昼夜,可以说是晚上每天十一点离开,早上八点钟就来到了门诊部,我们的抓药,就是这样干下来,大概仅仅干了两个月,整个盈利刚好把所有的员工的工资给覆盖了。

  解说:可怕的SARS终于结束了。所有的市民都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体验风靡整个京城。这时候的韩小红野心勃勃,投入了第三个体检中心的筹建中。

  韩小红:第三个体检中心我同样选到3月28号作为我一个开业的这样一个吉利的日子,3月28号如愿一场开业了,大概在开业的第三天4月2号,一夜之间整个体检大厅被烧了。

  我到现场的时候都九点了,员工不敢告诉我的,已经有十七辆救护车在现场,救护车进去的时候,把大厅毁得是面目全非,因为里面是黑的,他不清楚里面有人还是没有人,我们又没有值班的人在现场,那么他进去以后就揣开门,然后拿他所有的那些喷枪,所有的东西就开始喷射,那么我们的大厅的结构因为不是封顶结构,那么房间都被他,连黑水带这个水,一起就变成了黑胶加水黏成了那种油糊的那种状况,无法描述的那个状况。当我看到的时候,当我听到的时候,已经告诉我说大厅已经毁掉了,说你别紧张,你来吧,我其实是有心理准备的,我想什么事情都能承受的,现在觉着很愉快了,一二部做得很好,那么三部即使毁掉了,也不过刚刚开业,影响力还没有宣传出去,我可以再继续装修,那么在去的路上我什么都想了,到了现场我还是被震撼住了。

  解说:作为一个习惯风雨兼程的女人,韩小红早已学会有泪不轻弹。然而在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园地,在瞬间毁于一旦时,想起这几年的艰辛,她还是止不住心中那份排山倒海的酸楚。泪水的背后,她用坚强掩饰着突如其来的无助。

  韩小红:我当时第一件事情我可能脑子里在想我损失了多少,我能承受没有,那么当我镇静下来我觉着我能承受,我还可以承受,好,那就解决问题吧。

  然后我给所有的员工打了个短信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希望大家站出来能够来支持这个企业,那么这时候员工就纷纷赶到现场了,赶到现场以后,大家就开始自发地排出时间来,哪个部门什么时候到现场来整理这个现场,因为这个现场只能待两个小时,出来以后每个人都是一身黑灰,而且鼻子毛孔全给堵住了,所以污染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员工们只能两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替队进去,因为那个时候不可以叫别人,再加上里边黑黑的一片,没有灯光,这些设备还怕别人给猝,毕竟有些设备如果要是能够擦出来的话,我们还是要继续用下去,还要请一些我们购物设备的这些厂家来给我们检修,所以当时只有员工来做这些事情,这样的话我们整个刺激当时已经有三百员工的,那个时候三部又招了一百名员工,我们这三百名员工,一、二部的员工上午上班,下午就自重自发的排队分组的去到现场。我没有跟所有的员工去说话,去对话,我只跟公司的高层去对话,各个公司的主管去对话,告诉他们怎么安排,那么员工现在目前要克服什么困难,我们给什么保障,因为每个人进去都要戴这种防炭的这种口罩,它确实对呼吸的这个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每个人怎么保护自己,发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口罩,怎样地戴帽子,在哪儿领取,里面是一片漆黑,里边的布阵怎么摆,因为里面是1500米的大厅,黑黑的大厅哪个部门在哪个通道,我们只想着布局。那么我觉着员工在现场看的时候,没有不为之动容的,那个时候员工好像不需要再多的鼓励了。

  张庆:经历过一场大火的洗劫一空,一个新的旅程开始了。在每一次人算不如天算的遭遇中,韩小红坚强地战胜了天灾人祸。从而也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采访:

  韩小红:我可能属于那种,是不是东北人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这种性格,我觉得这是一个我最受益的一种性格,今天发生的事情白天再不愉快的事情,到了晚上我照样可以睡得香,吃的饱,不受任何事情干扰,不管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我只是,如果对于我来说震撼只是在一瞬间,虽然我过去经历得不多,我父母说我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那么可是当我真正经历的时候,当这些事情真的发生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被震撼,我自己也被我自己,回过头来想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觉得这些事情当发生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被震撼也是一瞬间,立即我就进入理智的状态,我的这个性格里有一种非常理性的东西在里面,这一点我觉得很多人说我不像女性,非常理性的成分在里面,我马上就进入一种该怎么办,怎么解决的一种状态。

  解说词:慈济体检第三部经历大火之后,韩小红很快走出了大火笼罩的阴影。重新开业的时候,她给整个大厅选用了温和的淡粉色作为装饰,她希望,温馨的色彩能将过去的所有阴影悄然洗尽。

  解说词:岁月变迁,时光不再流转。她怎样面对事业成功背后的婚姻,敞开心声,无所畏惧,解读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放下事业的韩小红,她的表白,有谁读懂。

  张庆:在下海经商之前,韩小红是医学博士,而她的先生胡波是博士后。创建企业之后,韩小红是众星捧月、红袖挥舞的总经理,而胡波变成幕后运筹帷幄、出谋献策的董事长。这一对珠联壁合的夫妻搭档,着实很令人羡慕。有趣的是,他们的起居风格,做事风格,办事风格几乎没有相同的地方。

  韩小红:我们俩性格都很倔强,也都主意比较正,那么碰到矛盾的时候,我们会谁都不让谁。最后肯定也会一方妥协,我们讲大道理看谁能讲过谁。+我做的事情他不过多地干预,属于他的事情我也干预,我们个撑一片天地,那么在家里基本也是这个状态,我参与的事情他基本上就是说那就按你的思路走,他参与的事情就彻底撤退出来,比如说我们安排一次旅游的话,那么整个细节和过程他要是和旅行社联系了,这件事情跟我没关,我就跟着走就好了,但如果是我来做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跟他就没关系了,那就是他跟着走就好了,所以每次做事情的时候我们都界定清楚,如果要是大家在一起互相做的话,干预太多了。主意也太多。比如说吃饭我们口味完全不一样,那他点他的,我点我的,做饭的时候比如说早餐,我是传统式的,就是稀粥加咸菜,他是西餐式的风格,鸡蛋、牛奶、面包,那么就做两种方式,他吃他的,我吃我的,他也知道在他准备早餐的时候,他也把我的这种风格准备出来,我们俩的这个睡眠习惯不同,那么从结婚的时候我们就分开,就不在一个床上,因为时间不一样,我睡觉的时候和他睡觉的时间整个相差两个小时,我们整个的起居风格,做事风格,办事风格没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我觉着我们搭配得很好,我们很互补,我们看到了另外一面的,完全跟我不同的一面,那么他也非常认可的。我们不是因为不同而互相不认可,而且因为不同觉得很认可东方的那一部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精彩。
  
  解说词:在人生路途中,不喜欢找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甚至愿意去找一个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从婚姻也好,从事业也好,都能看出韩小红喜欢挑战的性格,她渴望活得真实而精彩,事实上,她也从不隐瞒自己的个性。

  韩小红:我不隐藏,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不做自己,最容易的就是做回自己,,因为我现在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在家庭中都做我自己,我肆无忌惮地暴露我自己,那么我觉得我不掩饰我自己,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解说词:同样,对于自己的人生,韩小红一样地明朗。她也曾在选择何种人生面前,有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最后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韩小红:那么我该得到的,或者是我个人该得到的,我家庭该有的我都有了,那么为这个社会所做的事情我也做了,我还要这样奔波吗?但是反过来想如果让我停下来的话,我绝对停不下来,我确实是一个喜欢有事情可做的人,我做不了家庭主妇,我经常也有这样的朋友,因为在俱乐部里嘛,也有这样的朋友。有些女性她们非常的完美,那么她们个性也很强,但是她不去做事,她是在家里侍奉家里,把家里搭理得井井有条。喜欢女性所拥有的那些花、布衣呀,做饭啊烹饪啊这些事情。我也想我可以换一个角度我不做事,我做那样的一个家庭主妇,但对我来讲那是一种折磨,我做不了。短时间也不可以,我觉着不喜欢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做事的女性,我觉着没有谁对谁错,她们也很成功,她们是另外一方面的成功,那种成功是在家里的成功,那我丈夫也很认可我,那我呢,如果要是换到那种角色上的话,我肯定做不好,我喜欢做的就是出来做事情,另外做的事情怎么说呢,是做一些学术上的事情,这就是我,我想我终身都会做这种事情的,我也永远不会,到老了我也不会在家里去养花种草,这不是我的个性。

  解说:对于韩小红而言,人生的精彩就在身边。未来的三四年,她即将步入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去实现一个梦想的大跳跃。

  韩小红:2004年年底的时候,我们跟两家,一家上市公司还有医师协会那么合股,那么总公司现在是三家股东,那么现在呢,下一步的目标我们就是要上市。

  这个计划应该说是在专业上在技术上我是强项,在目前的这个管理架构上我们是有经验得走过来的嘛,但是在整个将来资本运作上,我们另一方股东是强项,他已经推动了四五家公司上市,那么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跟他合资合作的这个一个根本原因,那么我想等到走到那一天的时候,不仅我这个企业做大了,而且员工也受益了,这是我要为此奋斗的将来的三四年的事情。

  张庆: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我们称它为百折不挠。许多人认为女性应该是感性的,而韩小红恰恰认为,作为一个女性,更应该有一些理性在支撑感性。她的理性代表了对现实的一种看法,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她没有去走思维上的弯路,她觉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种理性,也恰恰成就了今天的韩小红。成就了老百姓心中的健康慈济。(来源:中国人物传记网)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