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让竞赛活动回归育人本位

日期:2022-03-17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法治网(王钟的)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要求,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曾经,名目繁多的竞赛不仅被用于评价学生学科特长能力,而且还成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中小学“择校热”现象中,就经常伴随着学生竞赛的影子。部分学生获奖的前提,是家长的精心谋划和资源投入,尤其是一些特长类竞赛,家庭投入对结果影响非常大。更有甚者,某些教培机构与竞赛组织方存在利益勾连,出现“花钱买获奖证书”的现象。学生参加有偿性培训,有的只是形式性地报名,就能拿到获奖证书。这些不正规竞赛既增加家庭负担,也损害招生公平。

      严格管理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2018年9月,教育部制定印发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严格审核竞赛清单,取消学前教育阶段各类竞赛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大幅削减竞赛数量。此后,竞赛培训热明显“降温”,结合其他措施,中小学招生逐步走上更加健康的轨道。

      此次修订的《管理办法》,有利于让竞赛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面对发展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哪些竞赛可以保留,竞赛组织要执行怎样的规范,都有了方向和遵循。比如,明确了学校、学生及家长参加竞赛活动都要坚持自愿原则,特别是强调竞赛与升学分离。这既有利于保障教育公平,也有利于让竞赛回归教育的本质。

      竞赛目的不是让学生“优胜劣汰”,而是发掘青少年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学习兴趣。规范竞赛活动,事关教育公平,事关学生权益。期待《管理办法》的实施,助力“双减”落地落实,让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竞赛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来源:法治网)

(编辑:颛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