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池令涛)广州的黄埔,历来就很有名。
一是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二是闻名于世的黄埔军官学校的所在地。
在2009年,广州黄埔区启动了一个规划:建设中新知识城。从那以后,她就像一棵梧桐树,开始吸引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里。
十多年过去了,这里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你现在来到黄埔,所到之处,都会看到一个图标,像一个舒展开的飘带,红黄蓝三色,英文缩写SSGKC。
中新知识城,纵跨了大半个黄埔区。
走在今天的九龙大道上,完全叫你感受到了知识城的创新魄力。换句话说,她已进入全新境界,成为高科技建设的领跑区。
查看资料,显示现在的知识城规划面积已扩容至232平方公里,涵盖黄埔区中北部的“三街一镇”,九佛街道、龙湖街道、长岭街道、新龙镇。据说它相当于20个珠江新城的面积,60万规划人口。
从国家层面上看,她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中新两国又一跨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从地域角度看,完全成了广东经济转型样板。
看看下面这组时间。2010年6月,知识城奠基。2018年11月,知识城正式上升为中新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2019年2月,国家把知识城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202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
国家已完全赋予了知识城开展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历史重任。
感受她的变化,还是先去九佛和旺村开始。
我是6年前在这里定居下来的,当时被知识城如火如荼的招商热潮所吸引,就是看到了这里未来的发展之路。来这里时,地铁14号线已贯通,21号线正在修建,万科幸福誉,绿地,时代天韵,合景天峻等小区才刚刚落地。京东、腾讯、产权局、生物产业园、西门子、宝洁等大咖都在进入中。
记得4年前的九龙镇还没有动迁,那年夏天,在镇中心的一棵老榕树下,我经常和一位镇上的老人聊天,他说这里也被称为九佛。
那么,这里是不是真有九个佛呢?九佛的来历也很有意思。传说,宋朝首都南迁后,中原人开进岭南,到了明朝,他们的生活慢慢安定,村民们决定到佛山请十尊佛像回来供奉,以求国泰民安。
第二天,一名壮汉从石湾精心挑选了十尊佛像往回赶,当走到钟落潭时,已疲惫不堪,一个不小心一尊佛像滑落水中,(据说那座桥至今还在,取名佛公桥)最后,壮汉只好挑着九尊佛像回到九佛村,供奉在山顶,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九佛这个名字。
在九佛镇的中心,有棵大榕树,当年的榕树树干参天而且多筋,要几个大人才能抱过来,它枝繁叶茂,如同一把硕大的绿伞,据说已有百年历史,今天的这棵是1997年补植上去的。
树的旁边有座建自50年代的砖瓦大房,一直是农贸市场,老人们说那里曾是合作社时期大食堂的所在地。
“那个时候九佛生产的酱油很有名。”
无论春夏秋冬,每到农闲,村民们都会聚集到树下,谈天说地。住在临街的老吕告诉我,“这棵榕树,见证了九佛镇的发展,特别是今天,知识城的建设,又给它带来了机遇。”
今天,九佛街道彻底拆迁了,它已是中新知识城的中心,距机场30公里,距黄埔港38公里,距深圳的罗湖口岸100公里。
镇上的小学和中学,远近闻名,何棠下和旺村的孩子们都要到这里来上学。
何棠下的小黄告诉我,“这里发展太快了。几年的功夫彻底变成了一座科技城”。
何棠下村是知识城展览中心所在地,这里最吸引人不仅只是知识,还有对未来的规划和设计,每天拔地而起的建筑成了引领全区的时尚地标。
当地村民看到了希望,体会到了幸福的来临,这里成了梦升起的地方。
绿地缤纷城的何丽娜是最先落户这里的大学生,她说,是受到了知识城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的吸引。
“优厚的待遇能让我们在这里大显身手。”
“这里招商优惠政策更是大手笔,每时每刻都在吸引人的眼球。”
城区招商局的小黄告诉我,九龙大道,14号地铁到增城,21号线直达天河,使这里成为汇聚财富和资本的聚集地。
在旺村,入住的机构已四处开花,在海丝知识中心,全国各地的多座名校研究生院,业已开学,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等正在建设。
时代天韵,绿地,合景天峻,雍景湾,悠方国际,等社区已拔地而起,新的面貌已尽收眼底。
在合景天峻,江西南昌人朱大姐和我是邻居,她今年六十多岁了,原来在家乡是作妇联工作的,她能来广州定居,“完全是为了孩子们!孩子们在这里成家立业,生意都在这里。”她有两个男孩,一个闺女,两个男孩已成家,最小的女儿在海丝知识城里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读书。
“老大老二的房子,一个买到了时代天韵,一个买到了合景天峻,我自己也在合景买了一个80平的小复式。帮他们带孩子啊。”朱大姐说。
合景天峻小区属于开放式商住区,设施齐备,紧邻绿地缤纷城,海丝知识中心,地铁14号线旺村站就在家门口。
“住在九龙大道的旁边,吃、住、行多方便啊!”
旺村的今天已经日新月异。
从悠方国际中心旁的平岗河流沙河交汇处,沿着广州著名的万里碧道,南进,三十分钟就到了旺村村委会,现在是拆迁指挥部所在地,村民的房屋农舍大多已不在了。中间的水塘还在,仍有蓄水,依然能见东江支队活动旧址的石碑。
旺村的土地已经全部被征用了,村民也都住进了高楼,划分了10几个经济社,每年都有分成。
对比旺村的今昔,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在这里被充分地解读了,知识城的浮现是从零开始的,说一个有趣的误解知识城位于未合并前的中新镇,不少人就以为是中新镇的知识城,实际上是中国广州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超级项目。
规划232平方公里,已远远大于天河区(137.38平方公里)、荔湾区(59.1平方千米)、越秀区(33.8平方千米),这么一比,知识城规模真不小。
还记得广州城市发展的策略吗,就是“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从整体来看东进和南拓是最成功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依托广佛同城的西联也在奏出重大成果。
而北优,到底是优什么?曾经,社会各界纷纷议论,不被看好,还远离珠江沿岸资源、只能做睡城吗?
然而,今天的知识城已经成为当前仅次于南沙的重视度的项目,带动总投资额约3100亿。知识城已引进了165个重点产业项目,如瑞士龙沙、粤芯、诺诚健华、百济神州、创维、百度Apollo等,这都是花都区不可比拟的。
知识城的成功,打破了山区不能迅速繁华的传统思维。通过辐射,向旁边的从化、增城溢出产能、人才、经验,实实在在地达到均衡化。因此,说知识城就是广州的造城标杆,一点也不为过啊。
我一个外来户,定居在知识城,已越来越感到了获得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