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中医药传承困境与对策

日期:2020-10-10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法治监督员 张芳)通过武汉疫情,中医传承的困境、误区凸显出来。西医医疗的商业化,过度治疗,正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最强大痛点,越是有钱,越是死得快,过度医疗正成为西医对人民健康的杀手,过分相信西医切割、化疗、靶向给药等所谓科学手段,正在谋杀中国人的健康与幸福,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人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同时,也正在逐步从另一个侧面扼杀中医中药的发展。

    西医进入中国有100年左右的历史,而西医真正发端到现在也不过250年的历史,中医在中国却又5000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医就未曾中断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大力推广西医的结果,就是西医干掉了中医,西药代替了中药,天然生长的中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工种植、大棚种植的中药日趋取代了野生中药,药效和功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中医和中药都不行了。很多临床的所谓中医师,并不认识中药,只会根据各种CT片X光片、各种指标去开药,不会望闻问切,来了病人就一大堆监各种检查处方先开过去,查,查,查一通。所谓中医处方也是东拼西凑,分不清楚君臣佐使,想到什么开什么,或者也不对症胡乱套用古方,等等,不一而足。在中医教学、中药教学方面,则以科班为主、全日制为主,格式化的中医中药教育,教育出来的所谓中医如同格式化的产品,面对强大而浩瀚的中医中药知识和不同流派,甚至显得一无所知。中医中药的传承困境直接威胁到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阻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妨碍实现共同富裕,不可小觑。

一、中医中药的教学组织形式亟待突破。

    学西医的不知道五脏六腑位置,学中医的不知道处方如何构建君臣佐使,在现实的中西医医院临床医生比比皆是,甚为常见。学业不精是目前中西医当中的从业人员的普遍现象,特别是中西医医师,一张处方龙飞凤舞,患者不知所云,只有医院里的药房知道。中医什么时候染上了西医的毛病,究其本质,还是医学商业化的恶果。很多所谓的博士、硕士,开不出一张正确的中医处方,很多所谓的专家教授开不出一张对症寻征的处方,究其本质,不是没有医者父母心,而是就医商业化,一切的治疗行为,动辄20味、30味、60味中药一方,煮出来一大锅。另一个本质原因,就是现在的中药多是人工种植、大棚生产,药性、药效已经严重改变,甚至会产生毒害和副作用。比如在中医里最经典的经验“细辛不过钱”,也就是说使用细辛这个中药,不要超过5克。现在中药已经很难找到符合当时品质的细辛,也就难以不过钱了,在临床上得以10克左右的剂量,甚至更多,才能解决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党参、黄芪、白术、属地、菖蒲等,悉数人工种植,原来中医书处方基本控制在5-10克之间,很少超过15克,而今30克已经成为普遍使用剂量。又如蜈蚣、蝎子、蟾蜍、水蛭、斑蝥、土鳖等这些含有毒性的药物,完全进入人工养殖状态,自然野生的药材难以采集的同时,是采集的人工费用高了。如老中医去悬崖边上石苇,可以通淋利石、祛湿利下焦,却需要在山间石缝等处采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临床老中医不仅要能够看病,还要能够进山采药,为确保中药的传承,必须身体力行,带领徒弟们去山里采药。又如九制菖蒲的九蒸九晒等等。

    在中医教学方面,目前的大学里的本科段的学生,基本处在理论教学与考试填鸭教学状态,临床实践到大四的时候,象征性地到医院实习半年到一年。教学本科段的很多教师、副教授,基本是从大学到大学,从课堂到讲堂,中医学临床实践严重匮乏。一些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生,跟着老师后面, 研究中医学经典,大多数教授在医院就职,挂靠专家门诊,实际多数是学生在坐诊,师兄弟姐妹们在坐诊。这种师承已经相当的混淆、混沌。中医的师资本身就已经不是正传,指望师承的正统性已经没有了基础。很多硕士、博士中医研究生所做的,竟然是西医的一套,因为不按照西医的一套去做实验室研究和论文撰写、数据堆砌,根本没地方发表文章,也就无法毕业拿到学位。所以,现在的中医教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竟然是用西医的实验室办法去进行所谓的中医科学研究,用昨天的太阳网图晒干今天的衣服,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决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用西医思维研究中医,这是全世界的一个大笑话。

二、中医中药的传承师承关系亟待恢复。

    无论从中药的种植和采摘炮制,还是从中医的教学组织和师承建设,都亟待恢复。学习中医,不是三年的理论教学背名词解释记疾病体征现象、病症症状,而是要在干重学,在学中干。中医从儿童阶段就要开始推进教育学的传承。目前的所谓中医进课本进课堂,也充其量不过是形式主义,名义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始,实际上,他们只能在书本上看看中药长什么样。很多城市孩子不知道麦子和韭菜有啥分别,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另一个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的特征。这种中医进课堂充其量不过是摆设和形式主义罢了,即使身在农村的小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辈的对中药的认识与认知也已经降到了0的状态。随着60年的西医推进,中医已经在传承上断代,在师承上失宠,在社会医学和健康维护方面,经过60年的对中医的绞杀,中医传承从60年前习得的家庭、家族中医传承,已经基本断代甚至绝迹,究其本质,还是“中医艺术高明,不过是草草棍棍,不值钱。”无论如何治好了疾病,感觉没有西医高大上,动辄ICU一天几千元费用甚至几万元,而中医已经依附于西医曾在,近乎成为西医的一个科室一个部门。这种迹象已经很明显,很多医院,包括一些省级人民医院、三甲医院,中医只是粪桶的耳朵,成为西医的摆设而已。一方面与中西医制度设计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医从业人员的不努力不自尊有关。中医的博大精深被零落羞辱到这等地步,与中医从业者不无关系。特别是一些中医从业者也妄图和渴望用西医理论和思维来解释和指导中医,这是极其错误的。

    中医中药的师承关系,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孩子5岁左右开始,让他们耳濡目染,在中医传承环境中成长、学习。通过12-15年的耳濡目染教学传承,使得他们能够在20岁左右能够独立行医。国家相关部门关于这方面的制度设计,显然是落后的甚至是违背自然规律、科学规律。诸如当今的中小学教育制度,竟然不容许孩子不上学校而留在医馆、家中学习中医,这点制度设计非常的笑话。就连美国最牛逼的经济学家西蒙也承认在干中学的重要性,他1952-1956年在《人力资本》一书写作过程中,调研和总结了美国的工业学徒、管理状况,就人才的培养是否一定要进大学学习生造,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干中学和学中干,比单纯的学校理论教育和大学教育要优越很多,非常值得提倡。那些在某些技能方面具有高超的实践水平的基本都是在干中学和学中干取得的。中医的学习从中药的识别、记忆开始,从中药和药效对应记忆开始,由而上升到对症、应症的状态,临床辨证施治,这就是中医中药师承传承的最忌本形式。而今中国,这种传承师承的基本形式都被取缔了大乱了,中医不乱、中药不乱,才是更大的笑话。

三、中医中药的教育生产组织亟待返璞。

    中药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已经失控,没有人对中药的品质负责。虽然对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查处,但是这无助于中药的品质把控,必须从中药制假的源头抓起。但是,谈何容易,比如酸枣仁可以用其他品种代替,麦冬可以用其他代替,重楼可以用其他代替,就连常见的香叶,也可以用其他种类代替。这种代替并不会收到相应的疗效。如野生的土茯苓基本在山野,比较难以挖取,而种植的土茯苓价格非常低,往往一些药材商将其冒充茯苓出售,甚至将白薯当做茯苓、天麻出售。诸如此类,中药生产从产地生产、炮制加工、销售经销等环节,已经严重失控。又如黄芪、百合、白术、白芍、枸杞等在种植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形成超标农残留,为了追求外观的好看卖个好价钱,大量使用剧毒农药避免农业害虫伤害形成斑点残次品。又如在中草药保存、仓储、运输过程中使用硫磺熏蒸、防腐剂等等,也是严重影响药效甚至造成人体毒害的本源。对制造假的中药、贩卖假的中药不苛以死刑,无法杜绝此类害人行为。不对大棚种植中草药行为从源头抓起,无法避免无效中草药流入市场,者就如同不从香烟、白酒制造源头生产源头控制好品质,就无法控制市场品质是一样的。

    而要获得真正的野生的中草药,实在太难,不仅价格高,而且一般人识别不了,普通的中医师也鉴别不了,更甚至他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野生的中草药。同时,人们倾向于选择长的光鲜亮丽好看的中草药,殊不知这些中草药,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就如同去菜市场买菜,那些光鲜亮丽的蔬菜基本是用高浓度农业维持和维护得以实现的。中草药因为自身带有各种气味,并不是害虫们所喜欢的,但是长相和卖相并不见得多么受欢迎。比如野生的何首乌、黄精、百合,就张的比较夸张、怪诞。人工种植的何首乌、黄精、百合等,往往个头小卖相一般,产量很小,很难达到采收的经济价值。特别是现在社会平均人工贵了,采摘一天的中草药,卖出去竟然比社会平均人工便宜,再加上采购商的层层利润需求,根本就不足以支付社会平均收入需求。这也就是造成野生中草药无人采摘的本质原因。比如小叶金钱草需要6-8斤才能晒1斤干的,零售价只有9元一斤,而产地干的能够卖到3元一斤,已经算很高的了,往往只能卖出1元左右的价格,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采摘自然的小叶金钱草。一个人一天要采摘200斤小叶金钱草才能晒出35斤干的金钱草,才能卖出100元钱。不仅劳动强度大,需要从山上、野外田里割出来,还要运输出来,晒干,翻晒,存储,运输,销售,多个环节,导致真正野生的金钱草虽然有大面积的生长,却无人采摘收割,中医也就难以用到真正的中药材。中医的教育中药材的生产,从组织形式来说,亟待返璞归真,但是这是一个社会大课题,国家大课题,不仅仅靠几声呼吁、几句牢骚、几篇报到、几个建议就能够解决的,这是一个社会病,也是一个国家病,更是一个人民群众的思想病,是整个国家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方向性错误的病。

四、中医中药与西医辩证关系亟待确立。

    患者到底是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实际情形时大多数人选择西医,在西医解决不了问题时,又选择去看中医。本质问题在于对中医的不了解,也就是说这些年对于中医的传播和教学教育,有人为故意隐藏中医药教育之嫌疑,使得中医药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大多数人说中医好不好呢?中医很好。但是中医效果来的慢。其实这是误区,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吃草药,实际上中医的推拿、针灸,可以立竿见影,立刻收到治疗效果。只是中医自上世纪60年被逐渐打入冷宫以后,西医取代中医的地位成为主流,有特定的历史阶段物质匮乏的本质原因。因为当时的疾病主要是以传染病、流行病、寄生虫病为主。说白了,就是穷病。而今物质极大丰富以后,人们的疾病主要方向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进入日常多发疾病范畴,各种细菌病毒感染由于疫苗的使用、公共卫生的推进,反而感染率、寄生虫疾病发生率逐年降低,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在逐年增加,数以五亿计的三高人群,充塞者人们的社会生活健康危害之中,中国有一半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究其本质还是热湿过盛、气血拥堵所致。说白了,这就是中国人的懒病,也就是所谓的穷人生富贵病。所以,要解决中医的问题,必须从社会制度层面去解决,而不只是在发展中医中药方面,中医中药教育只是战术,不是战略。只有从全社会乃至国家的高度解决人性的懒惰、解决好逸恶劳,改变几千年来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恶习,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当今日益爆发的三高病、各种癌症与疑难绝症、情志病。这些疑难绝症的本质,就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疾病,是社会普通大众乃至官员、商贾们的心智乱了、信仰乱了、情志病了。

    中西医的辨证施治关系的辩论,光从医学本身来说对错毫无意义,要从整个国家、社会、人民、幸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角度去思考。本质不是中医或者西医病了,而是国家和社会病了,对于发展中医、西医、中药、西药是为什么和为什么人的目的没有搞清楚,或者说在故意混淆、人为商业化过度。也就是说大力发展西医的本质是被商业绑架了,被药厂绑架了,被利润和税收绑架了,当然也就会付出人民群众的健康代价,这其中也包括官员和商贾。他们即使有再多的钱,也无法用西医、中医也买到他们的生命健康,究其本质,因为中医也没有良好的纯真的中草药了,也没有良好的纯正的中医师了,又怎么能确保对他们的特供中医药服务呢?西医西药,当然就更不要指望了,小小一个感冒,在县城里去看看也得500元吧,而到了北上广深,区区一个感冒进入三甲医院,没有1500元人是出不来的,这已经不是看疾病处理健康问题,而是看社会平均支付的能力和得病的公摊成本,在大城市看病已经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检测一下你的社会受压能力如何。所以,从中西医、中西药的辨证施治、辩证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社会大循环的调节,也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调节所必须要的手段和路径,看上去大家都赚钱了,实际健康水平并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过度的医疗正在侵蚀人们的健康与幸福。全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为什么全球每隔一定年限,就会爆发一定规模的流行病,地球和自然界正在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平衡世界发展的节奏,来平衡人类与其他生物、动物之间的关系。现在没人再争论是蝙蝠还是果子狸或者穿山甲带来的新冠病毒,而是讨论新冠病毒到底在哪个国家先发生的,或者疫苗什么时候能够为人类每人都有机会接种。但是事实上呢,接种后又能怎样?自然界的病毒还会更大范围的发生、更快速度地变异。仅仅鼻病毒已经被发现的就有52种是致病的,如今已经53种了,到目前被发现的鼻病毒已经超过113种,这说明自然界的微生物变化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变化相互相成的,甚至代表着某种力量在相互平衡地球及其表面的关系,并且这种平衡和关系不只是地球本身在运动运作,还可能存在另外的星球与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

五、中医中药的家族文化传承亟待归真。

    因此,中医中药的家族文化传承,从整个宇宙到整个家庭来看,不仅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顺应管理、传承关系,还需要将这种关系返璞归真。中医的最基本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治疗疾病,一定要因时节辩证,因个体辩证,因气候辩证,因脏腑辩证,因时代辩证,因地域辩证。所谓天使、地利、人和之辩证,皆是生活、社会经验的积累,这些在课堂和书本学习不到,也习得不来。究其本质原因,就如同周易之卦象,不只是书面意义,更多是社会意义,需要大量的社会经验积累和认知总结。中医中药是动态的哲学范畴,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关联发展体系。然而现代的中医中药发展,把中医中药当做学科,用所谓的科学的手段来解决,用量化的实验室手段来解释中医中药,这是极其肤浅的。中医中药是将人与宇宙融为一体来讨论,是将医学辨证施治和中药组方平衡与人体相互互动的过程。每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宇宙,也是一个小分子,对于整个国家乃至世界来说。人体的每个细胞对于人来说,也是一个小宇宙,这其中存在的规律和奥秘是相通的。中医中药的家族传承这种文化基因的持续,要突破中医的师徒传承是很难的,现在中国要解决的不是突破试图传承,而是回归试图传承。通过前面几十年的大学中医教育效果来看,前景极其惨淡和不容乐观,本质在于制度设计让中医药毕业的就进入医学临床实践,对于未知是中医中药世界似乎通过一纸文凭就可以界定为达标了,不在努力学习。中医重要的最伟大之处在于用变和应变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推动中医的学习和传承与执业。无论从最初的朴素的八卦思维到张仲景的伤寒论还是董仲舒的五行学说,都是在用时代的语言和思维探讨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又和过去存在着大同小异的发展区别。同时,中医中药理论界基于实践的不断积累,不断地丰富了中医中药,变化的动态的中医药家族文化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在现代中医药家族传承文化基因传递过程中,难免受到外界的乃至社会的国家的制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造成毁灭性打击。好在当今医学领域的商业化还存在一定的驱动力。否则单纯的商业化,必然导致医生的后代不愿意在从医,一方面是医生的高负荷体力与脑力劳动,另一方面是对于投入产出的质疑。这也就不难解释很多医学的主任副主任们不再希望自己的子女儿孙再接自己的职业干下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西医任职人员的长期忙碌常年积劳成疾,很多人不愿意下一代再做医生,并且因为他们的行为导致其后代深感做西医的痛苦,所以也不愿意再走西医辛苦的职业道路。这就给了发展中医中药的另外一个启示和空间想象。积极推进中医中药的家族文化传承,是推动中医中药基因传承的契机和纽带。必须动员和推动与鼓励中医家庭积蓄传承中医,通过耳濡目染来将下一代代入中医的复兴行动中。当然对于现有的中医执业资格制度,也应该做适当的调整,以及现有的中医家庭的教育与传承制度承认,做一些修补和改正。

    中医中药的此消彼长的过程,恰恰是在西医西药大切大割过度医疗之后,会迎来一个大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一个慢节奏的社会力,中医中药才可能迎来春天。人们上山采药,通过一个草头方能够解决疑难杂志。当然人们都不希望社会走回头路,国家也不愿意走回头路。但是在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顺序里,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学智慧是来自于社会生活与全球发展的真实写照。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顺应潮流。在乱世,诗歌得以大行其道,出臻品。在盛世,文人们都去华天酒店,病人们都去西医西药医院去切割手术、靶向治疗了。而一旦进入乱世,中医的瑰丽和无穷的力量就得以显现,这次武汉疫情,已经强烈地证明了中医药的伟大和精妙。然而,并不要认为这就是发展中医中药的契机,恰恰,要反思,不要等乱世来了,才重视中医中药,否则国家和人民必然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原创: 卢欥锟)微信号luyukun222


(编辑: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