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首页 资讯 法治 调查 人物 访谈 名人 名牌 教育 科技 健康 医疗 文旅 环保 食品 安全 非遗 公益 财富 生活 情感 婚姻 房产 汽车
网民投诉 纠纷调解 法律维权 中调评论 中调观察 中调智库

搜索

您的关键词

海南建设必须产权突破

日期:2020-10-09 来源:北京中调法治网 浏览量:0

    北京中调法治网(法治监督员 张芳)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自由,不是私有制的自由,而是公有制的对于人民群众的财务自由的实现。长期以来,很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不自由的是抑制人性发展,特别是抑制人类对于私有财产的欲望的。一些以西方经济学来解决东方发展的所谓专家或学者,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抑制了人对于财产欲望实现,把阶段性的政策制定出台和调整,混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弊端,这是极其错误的。在生产工具、生产条件相当丰富的情况下,开展社会主义财产和资源分配公有制建设,会让人民群众财富自由得到更大范围的公平。

一、公有制是建立在生产工具和生产条件达到一定状态下的必然选择。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社会发展到那个阶段,都必须遵从和依托生产工具的发展状态,去组织生产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两者是相辅相成有难以短时间内统一同频的,必然有优先发展和滞后进步的矛盾存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基础相当丰富的情况下的本质,是社会化的生产工具的大踏步前进,也就是对生产关系提出了进步要求。这一要求表明,过去40年的改革,是将无产阶级手中的人民民主专政权力暂时性收回,释放了对于资产阶级的私有发展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具有一定的普惠性质的权利的释放。很多人误以为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极其错误的。改革的本质就是暂时收回了无产阶级对于资本和资本家的人民民主专政权利,释放和发展了资本和资本家的的私有欲望需求的满足,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但是,这是暂时的,在一定可控范围内的对于人性的私产欲望需求的释放,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推动生产工具研发和进步的需求。很多人会说,不是说好的两首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嘛,怎么在发展过程中只抓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见同步同频。这也很正常,对于国家阶段性的政策发展与改革,时所必然,势所必然,在特定阶段的制度改革和道路选择,不能违背立国之本和制度底线。在完善了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也就是生产资料分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私有欲望、私有财产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和发展的状况下,生产工具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革要求也就随之而来。很多人认为生产关系的发展,必须推进和实行资产的私有化,这也是极其错误的,是在误导大多数人的认知和判断。因为资本与资本家个人的消费、家庭的消费,无需超越社会平均化消费水平以上的大量物质,大量的物质消耗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造成极端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丑恶现象的频发。这就必然要求回归到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上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建设,是建立在我国物质文明和经济建设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工具发展到特定状态,选择走社会主义公有制道路、公有制发展和分配将成为必然选择。

二、私有制是物质极度匮乏情况下的人的欲望的社会暂时性分配满足。

    为什么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于私有制的趋之若鹜和渴望,达到了极限。一声令下,全国的农民土地从人民公社转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田制度。这不仅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基础建设达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下岗、国有企业MBO等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一些非重点非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和产业被纷纷转型,一些国营和地方国营被纷纷私有化,不是管理大锅饭造成的,而是生产力水平滞后或者产业与行业生产力水平发展了的结果,必然要求对生产关系组织形式进行变化和变革。但是,究其本质,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依旧保留了国家所有制、公有制形式,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释放了资源、优化了配置,是特定阶段的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这个过程中,必须避免纯经济主义和纯经济建设为中心行为的持续,否则过度地发展资本及资本家,过了红线,就成了资本主义。这是当今海南建设必须坚持的底线。私有制建设是为了释放被抑制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来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的生活物质基础。但是,不能以荒废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为代价。改革到了纵深的状态,必须要深思改革是为什么和为什么人的,更要思考改革是要改什么革什么。当今海南建设的改革本质,不是40年前的改革,不是从人民手中拿回对资本及资本家进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利,而是释放和回归人民对资本与资本家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利,这才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应有之意。所以海南的发展与改革,不是要完全地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切实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海南自由贸易发展融入全球又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在海南发展过程中,作为国家权利的政府治理代理人,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产权、所有权、处置权、分配权适度回收,也就是说在发展海南的过程中,将前面40年的改革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表达形式,适度地回收, 如回收10-30%,个人对于资产、财产的所有权、支配权、处置权、分配权是建立在适度国家所有、混合所有的基础上的。如在海南买房,有30%的产权、所有权和处置权是属于海南当地的政府的,买房者如果要买卖、继承、转让房屋的所有权、处置权必须得到海南当地政府的书面同意和准许。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对私有产权的抑制,却不知道对于海南房产、房价的控制,让更多居住在海南的人买得起房、有房住才是问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否则,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有钱人多跑去海南买房,海南本土人买不起房,还可能被淘汰出海南,这就违背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初衷。海南的这种代表国家的地方政府对于房屋产权的介入,也非常适合在全国推广,控制好全国的房价,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基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美好需求质量。

三、海南自由贸易港应积极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分配新制度。

    这就要求海南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分配新制度的建立,不能打着改革的旗号,却忘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走向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要不得的。这就要求在海南建设上不是以发展城市化、土地财政化为出发点,而是以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和共有为改革的核心内容,推进海南的全面建设必须要解决产权和分配的难题。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基础得到一定程度的构建后,必须强化海南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是说海南必须要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与资料公有制,推动社会主义公有制分配形式,逐渐从国家权利的代表适度掌握房产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分配权,到逐渐适度地掌握资本和社会资产的处置权和分配权。也就是尽可能恢复社会主义公有制,还要能够在一定范围和能力内释放生产力。既要让无产阶级富裕起来,还要保持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利。同时,积极有效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推动国际资本、社会资本、国家资本的共同繁荣建设,既要反对完全的私有化、资本化建设,也要避免国家资本化的出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建设与社会分配的新路。对资本与社会资源的分配模式的创新和回归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基本原则。只有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和二次分配制度建设,推进人民群众在参与经济建设改革、社会资本改革、国际资本改革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资本的国家化和国家的资本化。这就要求对海南的本质制度进行坚持和回归建设,在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各类资本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四、不要试图以西方经济学被验证为脱离中国实际的理论来指导海南。

    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萧条的曲折的发展道路,通过二百年的实践,被证明是不归路,在中国要不要再走一次?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走过的道路所产生的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中国必须避免再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道路再走一次,避免重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覆辙。这就要求必须用中国文化、思维思考中国发展。新中国的建立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的结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马克思思想也是西方学说。但是,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的审视和总结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中国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当今领袖思想的全球化发展,从海南发轫,从海南启航,必须是坚定不移地推行和执行中国特色,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适度地去融合和融化西方制度选择。不能拿西方经济发展理论来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也不要指望昨天的太阳能够晒干今天的衣服。东方的发展是基于东方的文化与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选择,是基于过去71年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的延续和传承的结果,是对中国未来30年乃至100年的发展的探索的展望。故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人民群众积极谋划美好生活在领袖思想中的理论化与具象化的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这就要求在海南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建设和资料再分配制度建设,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分配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释放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分配选择要求。这一要求,不是走私有化的资本主义改革、改良道路,而恰恰是要走社会主义公有制、阶段性产权混合所有的道路,为实现住房产权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制回归与升华,奠定国家二次分配理论基础和实践成熟案例。

五、海南必须走出东方历史文化传承与新时代中国人自己的道路选择。

    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体制选择和法律制度选择方面,无论是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还是联邦制的本质,都是对于利益分配的方式选择,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发展的选择,是建立在特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此消彼长基础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资本化的国家发展,必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摈弃而欢迎更符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政权必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发展。那些发展中的国家人民革命的本质,是对于社会资源的在再分配追求,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欲望与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直接相关。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于财产、资源分配的公平化需求特点,是建国和国家繁荣的基础。私有化不等于平均化,公有化也不等于平均化。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可分配的社会资源、生产资料,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在海南建设过程中,自由贸易不是无底线的自由,贸易也不是不对等不公平的贸易。对于社会总资产的公平化分配,让更大范围内的人民群众收益,就必须推进海南的土地、住房、企业的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分配权的全面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设,强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对于社会资产的二次分配,让海南的人民群众收获改革红利,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同时,为发展内地提供建设模板和榜样,设定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标杆,从二次分配制度的本质上,倒退海南发展模式与道路,重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全面优化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决中国发展的特色问题与道路选择问题。


 
    总体来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将人民群众手中的人民民主专政权利的束缚,而是如何释放人民群众手中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利,就是如何释放生产力构建新型的生产与分配关系。无论从土地、住房的所有制分配形式,还是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改革,如合并或者分离、混合或者占股,依托强大的丰富的完善的制度建设、人性发展来杜绝海南发展中的私有化倾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与二次分配发展道路。(原创 卢欥锟)


(编辑:筱红)